中央人民政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 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解读
《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文件解读
索引号 G0H001-2002-2017-00024 信息来源 县发改委
所属栏目 政策解读 公开日期 2017-09-22

一、关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的背景

做为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够带来效率和繁荣,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要求:政府制定的措施必须促进和保障公平竞争。但实际上,我国广泛存在: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违法给予优惠政策等问题。扭曲了市场机制,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导致了严重的寻租和不公正,偏离了市场化改革方向。因此,有力的规范政府有关行为,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逐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成为了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课题。

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竞争政策与产业、投资等政策协调机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6年底以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2016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公平竞争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12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新闻媒体公开15起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2017年春节过后,全国人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并开始征求各方意见;2017年3月7日,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召开了联席会议第一次联络员会议,开始筹备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首次详细阐述了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重要性、紧迫性、制度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并对审查的对象、方式、标准和例外情况予以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期待已久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地。2017年3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二、审查范围

我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物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策制定机关)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要进行公平竞争审查。

三、审查方式

政策制定机关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严格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经审查认为不具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不予出台,或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制定政策措施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要听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出台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492号)要求向社会公开。

四、审查标准

各部门要从维护我县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角度,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审查:

(一)市场准入和退出标准

1.不得设置不合理或歧视性的准入或退出条件;

2.公布特许经营权目录清单,且未经公平竞争,不得授予经营者特许经营权;

3.不得限定经营、购买、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4.不得设置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审批或事前备案程序;

5.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设置审批程序。

(二)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标准

1.不得对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歧视性补贴政策。

2.不得限制外地和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或阻碍本地商品运行、服务输出;

3.不得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活动;

4.不得排斥、限制或强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设分支机构;

5.不得对外地经营者在本地的投资或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

(三)影响生产经营成本标准

1.不得违法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政策;

2.安排财政支出一般不得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

3.不得违法免除特定经营者需要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

4.不得在法律规定之外要求经营者提供或扣除经营者各类保证金。

(四)影响生产经营行为标准

1.不得强制经营者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2.不得违法披露或要求经营者披露生产经营敏感信息,为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

3.不得超越定价权限进行政府定价;

4.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各部门不得制定减损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的政策措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政策措施。

五、例外规定

属于下列情形的政策措施,如果具有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效果,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实施:

(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或涉及国防建设的;

(二)为实现扶贫开发、救灾救助等社会保障目的的;

(三)为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政策制定机关要说明相关政策措施对实现政策目的不可或缺,且不会严重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并明确实施期限。

政策制定机关要逐年评估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对实施期限到期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停止执行或进行调整。

    六、组织实施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公平竞争审查的组织领导,建立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县价格监督检查局局长担任召集人,县发展改革委、县价格监督检查局、县政府法制办、县商务局和工商管理局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价格监督检查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完成召集人、副召集人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及时规范增量

各有关部门要在有关政策措施制定过程中实行公平竞争审查。

(三)有序清理存量

按照“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有序清理存量政策措施,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市场主体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暴露比较集中、影响比较突出的规定和做法,本实施意见公布之日起12个月内清理完毕;对以合同协议等形式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及部分立即终止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要设置过渡期,留出必要的缓冲空间;对已兑现的优惠政策,不溯及既往。

(四)责任和分工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含县政府办公室文件),由起草部门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或其他专门会议讨论、审议或领导签发;县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由起草部门对照审查标准进行自我审查,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县政府法制办审查向县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时,发现存在违反公平竞争规定的,要按规定程序予以纠正。县政府各部门的自我审查机构由各部门根据情况自行确定,报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县政府各部门下属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物职能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由各部门确定的自我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对公平竞争审查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涉及法律、法规的由县政府法制办负责审查,涉及职能的由县编办负责审查,涉及其他事项的由县价格监督检查局负责审查。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县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工作督导,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各部门要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确保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顺利实施。

(二)细化工作方案

县价格监督检查局、政府法制办、商务和工商管理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出台的公平竞争审查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内容、程序、方法,加强对政策制定机关的业务指导。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方式、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本部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稳妥进行。

(三)定期评估完善

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后的政策措施,所属部门要在定期清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一并对政策措施影响全县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情况进行评估。鼓励委托第三方开展评估。评估报告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对经评估认为妨碍全县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废止或修改完善。

(四)加强执法监督

对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要依法调查核实,并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处理建议。案件情况和处理建议要向社会公开。政策制定机关要及时纠正排除和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五)强化责任追究

对未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或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出台政策措施,以及不及时纠正相关政策措施的地方政府和部门,有关部门依法查实后要做出严肃处理。对失职渎职等需要追究有关人员党纪政纪责任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移送纪检监察机关。

http://www.50cqcy.com/contents/gongkai/czhengwen_11993_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