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  河南省人民政府 微博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长政办〔2017〕128号365体育足球办公室关于印发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G0H001-0202-2017-00100 信息来源 政府办
所属栏目 长政办 公开日期 2017-11-2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365体育足球办公室

                                  2017年11月23


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

   一、总则

   (一)目的意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安排,为构筑生态文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了长远的保障制度,提出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进一步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新方略和实现路径。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切实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2015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对全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阶段目标。明确了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对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方要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区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2016年3月2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了《2016年度河南省碧水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未达标水体清单,对未达标水体制定水体达标方案。根据《2016年度河南省碧水工程实施方案》,全省确定了55个未达标水体,其中长垣县涉及1个,即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的要求,长垣县先后发布了《长垣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长垣县2016年碧水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2016年和近远期全县水体水质目标要求:2016年,全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水质达V类目标;到2019年底,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河流环境流量基本得到保障。

本水体达标方案是在上述背景下,按照《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要求编制,以过境水系在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水质到2020年底“全面达到V类水质,争取到Ⅳ类水质”为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分析长垣县黄庄河汇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污染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流域污染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黄庄河孔村桥断面污染综合防治的工作思路、技术路线和水质改善方案,为增强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汇水区水体水污染防治的实施力度、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确保达到省考核目标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5年4月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年1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

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10)《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

11)《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

12)《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

2.技术依据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5804-92);

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 -2002);

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9)《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

10)《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13)《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

14)《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24-2008);

1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6)《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1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8)《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

19)《渠道防渗技术规范》(SL18-91);

20)《给水排水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21)《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2016年3月。

3.文件依据

1)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2)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4月25日);

3)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5〕226号);

4)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环规财〔2016〕17号);

5)环境保护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报送水污染防治专项2015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环办函〔2015〕1246号);

6)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35号);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8)《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环办函〔2015〕1781号);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10)《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11)《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

12)《长垣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

13)《长垣县2016年碧水工程实施方案》;

14)《长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度);

15)《长垣县统计年鉴》;

16)《长垣县水利志》;

17)长垣县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各乡镇提供的其他资料、数据。

(三)工作范围和时限

长垣县过境水系流入和流出县境内有两个省级监控断面,一是滑县孔村桥断面(419005-001,114.8235°E,35.4159°N),位于黄庄河上;二是濮阳渠村桥断面(419015-2005,115.0012°E,35.3680°N),位于天然文岩渠上。由于天然文岩渠断面现在采取了截流措施,断面处于断流状态,天然文岩渠水量较大、水质感观良好。

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114.8235°E,35.4159°N),位于滑县高平镇孔村黄庄河,考核级别为省考断面。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上游有文明渠和丁栾渠两条支流,长垣县境内文明渠长32.94公里,控制的流域范围面积为246平方公里,丁栾渠长34.83公里,控制的流域范围面积为289平方公里。滑县孔村桥断面上游汇水区域为本方案的工作范围。

本方案的工作范围涉及的行政区包括长垣县城区(含蒲北街道办事处、蒲西街道办事处、蒲东街道办事处、南蒲街道办事处、魏庄街道办事处),以及常村镇、樊相镇、张三寨镇、孟岗、满村镇、丁栾镇等6个乡镇。本方案的工作范围见图1-1。

本方案的实施年限为2017~2020年度。

(四)阶段性目标

根据省、市、县水污染治理工作文件要求:到2019年底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五条河流(丁栾沟、文明渠、天然文岩渠、大功河、吕村沟)水质标准全部达到Ⅴ类,部分水体达到Ⅳ及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采用内插法确定各阶段目标。

根据长垣县2015—2016年实际统计的控制断面监测数据,2015年全年平均浓度达到Ⅴ类标准,达标率为83.33%,而在12月氨氮指标超过Ⅴ类标准倍数1.69倍;2016年7、8两月,指标超过Ⅴ类标准倍数为1.46倍、0.27倍。长垣县控制断面指标需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进行实时监测控制,由于2015-2016年氨氮、总磷的超标情况,需对点源、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及控制,使得本水体达标方案在2017、2018、2019、2020年份达到预定目标。根据长垣县2015、2016年实际统计的控制断面监测数据,制定了详细的达标方案年度目标表,如下所示:


(五)阶段性目标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长垣县入境水在封丘王堤断面和封丘陶北断面显示入境水系水质稳定在Ⅱ类到Ⅴ类之间,其中封丘王堤断面Ⅳ类以下占47.4%,封丘陶北断面Ⅳ类以下占60.39%。出境检测断面检测在滑县孔村桥断面和濮阳渠村桥断面,其中滑县孔村桥断面上显示Ⅳ类以下水质占57.74%,濮阳渠村桥断面处于断流状态,水质类别为劣Ⅴ类。

本水体达标方案为使长垣县境内水体处理达标,进行分年度整治,在确保地表水治理情况良好的条件下,地下饮用水将维持现状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具体年度实施如下:

2017年度,对长垣县基础设计进行建设。新铺设污水管网18.5 km,加强污水的收集能力;对污泥处理设施进行建设,减少污泥未处理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12座并配套污水管网建成;畜禽养殖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治理,新建畜禽污水处理厂;对工业进行污水升级改造,工业污水出水达一级A标。上述五个步骤,部分已经建设完成,其余的将在2017年内逐步开工建设,资金充足,工程建成后使得2017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81%。

2018年度,沿河流域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垃圾收集压缩转运处置设备投产,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完成;河道生态恢复,河道及河岸水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的恢复;河道边坡植树种草,构建缓冲带。2018年度,结合2017年度治理工程的完成,进一步的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使得2018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100%。

2019年度,中水回收利用工程的建成,建设规模为4000t/d,长垣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污水厂尾水湿地净化项目净化提升污水厂尾水水质;黄河引水对资源优化调度,提高河流环境承载能力。到2019年底,长垣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水质指标全部达到Ⅴ类,部分水体达到Ⅳ类及以上。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实现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的目标。

二、区域概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垣县属河南省直管县,位于豫东北地区,东临黄河,居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菏泽等城市群中心,县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人口88万,辖11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600个行政村。是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中国防腐蚀之都、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省级生态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文化先进县。



2.地形地貌

长垣为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无山,地势平坦低洼,海拔57.3~69.7米之间。地势最高处位于恼里镇东南一带,海拔69.7米,最低处位于佘家乡北,海拔57.3米。境内中部有临黄大堤,黄河大堤连接太行堤呈东北~西南走向贯穿全境,长约43公里,将长垣县自然分为东西两部分:堤东为黄河滩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幅度为1/3000~1/8000,区内多缓坡、平洼、沙沟;堤西背河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内地势平坦,少有缓坡,南部以县城为中心,东、西、南三面均以1/4000~1/12000的地面幅度向县城倾斜,县城以北地面幅度以1/8000~1/12000向东北倾斜,个别段有反坡现象。堤东比堤西高2~4米。


3.气候气象

1)降水

长垣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节性降水差异较大,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较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较冷少雪。自1953年有降水记载,至2012年60年资料分析计算,年平均降水量626.08毫米。年际降水变幅很大,最大年降水量1020.80毫米,发生在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250.80毫米,发生在1966年;月最大降水量524.80毫米,发生在1963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293.50毫米,发生在1994年7月12日。60年中,年降水在750毫米以上的丰水年有17年,占28.3%;年降水量在550毫米以下的枯水年有19年,占31.7%;降水量介于丰、枯年份之间的平水年有24年,占40.0%。年内降水分布不均,代表丰水年的1962年,年降水量846.40毫米,汛期4个月(6~9月)降雨量累计684.7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80.9%;代表枯水年的1999年,年降水量415.30毫米,汛期4个月降雨量累计259.2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2.4%;代表平水年的1975年,年降水量638.70毫米,汛期4个月降雨量累计489.1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6.6%。汛期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80%。


2)气温

1967~1997年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13.89℃,日极端最高气温41.1℃(1964年7月8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8.3℃(1971年12月27日);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达27.3℃,1月最低,仅1.8℃。

3)蒸发

据《长垣县水利志》资料分析,长垣县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383.2毫米,年内有季节性变化,5~7月蒸发强度最大,日计180毫米以上;11月至次年2月强度最小,日计60毫米。

4)日照

据《长垣县水利志》资料分析,长垣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2.8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0%。

5)风速

据《长垣县水利志》资料分析,长垣县多年平均风速2.77米/秒。

6)霜期

据《长垣县水利志》资料分析,长垣县年平均无霜期208天,最长287天,最短193天,初霜日和终霜日早晚悬殊大。初霜日平均在10月27日,最早为10月10日,最晚为11月17日,早晚相差37天;终霜日平均在4月1日,最早为2月16日,最晚为4月21日,早晚相差64天。

4.土壤特征

长垣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水系完善,具有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条件。长垣县是农业大县,地表以耕地为主,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69542.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97 %。

长垣县由于受黄河多次泛滥冲积,形成多种土壤。初步勘察分为潮土和风沙土两类,黄潮土、盐碱化潮土和冲击性风沙土三个亚类,沙土、两合土、淤土、盐碱土、风沙土和灌淤土六个土属。

1)沙土

沙土面积2.32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37.83%。多在黄河决口处和串沟急流处,呈带状分布,主要在方里、佘家、张三寨、满村4个乡镇的东部,孟岗镇的北部,魏庄办事处的东北部,以及黄河滩区一些地方。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易耕、适耕期长,但团粒结构不够好,保水保肥性能差,有机质少,地力瘠薄,发苗不发籽,产量较低,易旱怕涝。

2)两合土

两合土多介于沙土和淤土之间,面积1.27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0.69%,主要分布于樊相、蒲西、蒲东、南蒲、魏庄、孟岗、丁栾、常村等乡。其特点是:土壤疏松适中易耕,保水保肥性能好,团粒结构好,耐旱耐涝,容易发苗,适耕期长,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3)淤土

淤土面积1.17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19.08%,主要分布于蒲西、蒲东2个办事处和樊相镇东南部、南蒲办事处北部、常村镇东北部,丁栾镇、满村镇的中部和西部,其他乡镇也都有零星分布。其特点是:土壤肥力较高,增产潜力较大,保肥状苗促籽,但质地紧密、通气透水性能关,适耕期短,不易耕种。

4)盐碱土

盐碱土多在太行、临黄两堤的背河洼和其他低洼地方,面积1.15万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18.84%,主要分布在赵堤镇、方里的东部和东北部,佘家的东部,魏庄办事处、南蒲办事处的南部和其他乡镇的局部地方。其特点是:含盐分较高,一般含盐在2%以上,pH值一般在8.5以上,土地瘠薄,排水不畅,盐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难出苗,农业产量较低。

5)风沙土

风沙土面积1927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3.15%,主要分布在黄河滩区和孟岗、方里、佘家、满村4个乡镇部分地区。其特点是:土质疏松,易旱怕涝,跑肥漏水,土地肥力很低。

6)灌淤土

灌淤土是利用黄河含泥沙较多的季节引黄灌淤造田所形成,面积253.33公顷,占全县总耕地的0.41%。此土一般积淤30~50厘米,土壤较肥沃,耐旱耐涝,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1985年以后,由于引黄灌溉面积扩大、种植结构调整,土壤肥力提高,风沙土、盐碱土已转为淤土或两合土。


5.水系特征

长垣县隶属黄河流域,流域总面积1051平方公里。生产堤以东109平方公里为黄河干流控制,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10.4%,其余分属天然文岩渠和金堤河两大水系。

文明渠和丁栾沟为黄庄河支流,黄庄河为金堤河支流,金堤河和天然文岩渠均为黄河的一级支流。

1)天然文岩渠水系

临黄堤以东、生产堤以西为天然文岩渠水系,控制流域面积24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23.6%。长垣县处于天然文岩渠流域的最下游,由天然渠和文岩渠在长垣魏庄办事处大车村雕塑交汇而成,于赵堤乡鲍家村东出县界,流至濮阳县渠村黄河分洪闸处进入黄河。境内全长42公里。天然文岩渠过境水量以大车集断面实测水量表示,多年平均为3.76亿立方米,丰水年(P=20%)、平水年(P=50%)、枯水年(P=75%)和特枯年(P=95%)水量分别是5.288亿立方米、3.527亿立方米、2.365亿立方米和1.010亿立方米。天然文岩渠过境水虽然比较丰富,但长垣县在2014年对天然文岩渠采取了截流措施,目前处于断流状态。

天然文岩渠

天然文岩渠起于长垣县大车东,流经信寨、石头庄、安寨、长村里至渠村闸汇入黄河,全长46.17公里,长垣县境内长42公里。河底高程58.90米,河底宽90米,纵坡1/33000,边坡1:3。左右堤中心距不小于220米,堤防边坡1:3。

天然渠

从武陟县张菜园经原阳县娄新庄、奶奶庙、老河,封丘县黄庄、辛庄、三格堤到长垣县大车与文岩渠交汇。全长96公里,有支流10条,流域面积739平方公里。原阳楼新庄--长垣大车78公里。天然渠在长垣县境内有2公里。河底宽16米,河底纵坡1/6000,主河槽内边坡1:3,堤顶宽4米,边坡1:3。

文岩渠

从武陟县张菜园经原阳县白庙、焦楼、延津县的李大吴、西竹村,封丘县西守营、小庄、东柳元,长垣县孙东、朱庄--大车与天然渠交汇。全长103公里,有支流12条,流域面积1548平方公里。原阳县白庙以下长82.96公里,长垣县境内长12.71公里。河底宽43米,河底纵坡1/15059,主河槽边坡1:4,堤顶宽4米,边坡1:3。

滩区一干渠

原为红旗灌区一干渠,1962年改为排水河道,从恼里镇--武邱乡长村里,全长42.7公里,底宽10米,水深2米,纵坡1/6000~1/10000,边坡1:2.5。后改为排灌合一河道。以冯楼干渠为界分为两段,且断面已经缩小。河道西部有排灌合一的支沟,分段向天然文岩渠排水;不能自排时,集流到右堤低洼处,向天然文岩渠内抽。

2)金堤河水系

临黄大堤以西为金堤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7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流域面积的66%,长垣县处水系最上游。境内支流主要有文明渠、丁栾沟、回木沟、大功河、尚村沟、张葛沟、李方屯沟、大石桥沟等边界沟。来水主要是在禅房、大车闸、石头庄、杨小寨等处的引黄灌水处引入黄河水。

文明渠

文明渠发源于长垣县常村镇罗庄村北,向东北方向流经柳桥屯、聂店、肖官庄、后吴庄等村,于东角城流入滑县,在滑县的陈家营村和丁栾沟交汇后进入黄庄河。长垣县境内全长32.94公里,流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南起太行堤,东至唐满沟,北西至长垣县界,涉及常村、樊相、张三寨、南蒲、蒲北、蒲西6个乡、镇、办事处,又称大功二干渠、文明沟。文明渠河道底宽3~20米,边坡1:2,纵坡1/5000~1/6000,支流众多,大的有文明西支、文明南支、张三寨沟、唐满沟等。河流建有肖官闸和聂店闸两座水闸。

丁栾沟

丁栾沟发源于南蒲办事处王堤村,向东北流经排房、杜村、县城、唐庄、满村、官路西、丁栾、马良固,于新起寨北入滑县境,在滑县陈家营村和文明渠交汇进入黄庄河,全长39.05公里,县境内34.83公里,流域面积289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南起太行堤,东至临黄大堤,西以唐满沟为界,北至长垣县界,涉及魏庄、孟岗、满村、丁栾、方里、佘家、南蒲、蒲东8个乡、镇、办事处。河道底宽1~20米,边坡1:1~1:2.5,纵坡1/5000~1/6000。主要支沟有王堤沟、何寨沟、吕村沟、邱村沟、马良固沟等。丁栾沟有排房闸、杜村闸、北关闸、满村闸、官路西闸(已废)、上官村闸(已废)及王寨闸等7座节制闸,5座充水式橡胶坝。文明渠、丁栾沟下游的5处节制闸,可拦蓄水量1729万立方米。

回木沟

回不沟系沿濮阳、滑县边界开挖的一条排涝治碱沟,因途径回木村而得名。该沟源于孟岗镇的石头庄村,沿临黄大堤向东北,经铁炉、苏庄、西李、前后桑园、杨小寨、东赵堤,由瓦屋寨西折向北,经尚寨从范井东入滑县胡庄后,至濮阳县的岳新店西入金堤河,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206平方公里。长垣县境内长23.21公里,流域面积121平方公里。流域范围:南以石头庄为界,东至临黄大堤,西以马良固沟为界,北至长垣县界。涉及孟岗、方里、赵堤、佘家4个乡镇,耕地面积5200公顷,人口5.2万人。




   

6.水文状况

长垣县境内大小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兼有防洪排涝和灌溉引水的双重作用。

文明渠和丁栾沟属金堤河水系,是金堤河的的二级支流。水量受季节性降水影响显著,河水主要来源除流域降水外,还有引黄灌溉区弃水、退水及黄河干流侧渗补水等。河道建有多座水闸、橡胶坝,受人工调控明显,流量小,流速缓慢。文明渠和丁栾沟在长垣县境内经多条沟渠相互连通,在闸坝之间的调控作用下,形成连通的地表蓄水系统。

7.水资源状况

1)地表水

地面径流

长垣县年平均降水量626.08毫米,年径流深50毫米,径流量5255万立方米。扣除黄河生产堤以东109平方公里的径流量外,地面径流4400万立方米。由于缺少拦蓄工程,开采困难,年平均利用水资源量1030万立方米,利用率仅占20%左右。长垣县典型年和代表年降水量见表2-3,长垣县典型年地表水径流量和可利用量见表2-4。



引用外来水

黄河在长垣县东南部边界流过,在恼里镇高张土村东南开始经过县境,在武邱乡北何店村东离开县境,流经县境56公里。该段黄河干流过境水量大小及变化主要受小浪底水库运行和调节影响。根据1998年~2003年小浪底水文站实测径流统计,最小年径流量为152.0亿立方米。

黄庄河孔村桥断面控制流域为大功提灌补源灌区。石头庄灌区的部分退水会通过马良固沟和西干渠汇入丁栾沟。


备注:带*为黄庄河水系河流。

(2)地下水

长垣县区域内的地下水属于孔隙潜水类型,水位埋深8~12米左右,水位相对标高52.3米左右,其动态变化受季节控制,年水位变幅2~3米,主要为农业及生活用水开采。地热、矿产水主要埋藏于400米以下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堆积物中,属深层承压水。现主要有房地产开发小区供暖、生活用水、宾馆洗浴、卫材企业漂洗纱布等开采。另外,本县区域第四系地层上部108~250米以上的全新统均为近代河流积物的粘质砂土和粉砂土夹层以及结构疏松的淤泥层。第四层下部350~390米以上的更新统也为粘土和粉质砂土,夹有粉砂、粉细砂和细砂。

地下水类型

长垣县境内地下赋予于第四系及新第三系松散层中,依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水动力与水质特征,区内地下水可以分为两类:浅层地下水(孔隙潜水和与潜水有水力联系的第一层微承压水),中深层孔隙承压水。第四系全新统与上更新统的细砂、中砂及粉砂层中存储浅层水,称为浅层含水层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及新第三系上部细砂层储存中深层含水层组。

境内地下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前大郭--县城一带、东部的孟岗--小渠沿天然文岩渠西侧一带、南部的张寨--大车一带及杨庄--恼里一带,面积150.47平方公里,矿化度1.07~2.97g/L。

境内浅层地下不有多处氟含量超标区(高氟水区),氟含量一般1.17~3.00mg/L,面积182.5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县城--孟岗一带、常村附近及南部的大车--恼里一带。东北部的韩板城、于寨、小渠等处呈点状分布有氟含量超标点。


地下水资源量

根据《河南省长垣县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长垣县浅层地下水水资源量和允许开采量用典型年法计算,结果见表2-6。


地下水动态

根据多年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分布于长垣县东部滩区的地下水位动态,受黄河水位制约,一般埋深在3~4米,年内变幅1~2米,该地区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分布于金堤河流域的引黄灌区,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降水制约,其次受引黄灌区田间灌溉渗漏和渠道下渗补给影响,水位一般出现两个峰值,较大的峰值出现在降雨集中的7、8、9月份,另一峰值出现在3、4月份,与干渠灌溉引水相吻和。低水位期出现在5、6月份,水位埋深一般小于4米,年变幅2~4米,其开采潜力较小。

在中部、北部的井灌区,水位动态变化除受气象因素制约外,还受人工开采的影响,高水位期限出现在10~12月份,低水位期出现在5~6月份,水位埋深4~12米,年变幅3~8米。由于连年的超采,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很快,特别是西北部与滑县接壤的常村、樊相镇、张三寨乡等处,地下水超采严重,现已无开采潜力。

根据长垣县统计资料,丰水年(2008)地下水利用情况相对较好,而干旱年(2005)入渗补给量不足。

虽然长垣县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水量是面上均匀分布。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对其大量开采会使地下水埋深大幅度下降,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直接影响当地农村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并对当地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加大地表水对浅层地下水侧渗补给而导致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


8.汇水区

汇水区是指地表径流或其他物质汇聚到一共同的出水口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地表区域,地表径流往往受到地形、地面设施等影响,结合长垣县的地形和地面设施(如道路、沟渠、堤防等)分布,确定黄庄河孔村桥断面上游汇水区范围包括:长垣县城区(含蒲北办事处、蒲西办事处、蒲东办事处、南蒲办事处、魏庄办事处)、常村镇、樊相镇、张三寨镇、孟岗乡、满村镇、丁栾镇、佘家及方里镇的部分区域等。

9.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划分以乡(镇、街道)为最小行政单位,对未达标断面流域开展污染控制区划分,为分区分级污染防治提出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二)经济社会概况

1.行政区划

长垣县辖11个镇、2个乡:丁栾镇、樊相镇、恼里镇、常村镇、赵堤镇、芦岗乡、孟岗镇、苗寨镇、方里镇、武乡、佘家镇、张三寨镇、满村镇。人民政府驻蒲西街道办事处。


2.人口分布与密度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长垣县各乡镇人口情况见表2-8。


备注:苗寨镇含滩地1.2万亩,芦岗乡含滩涂地1.8万亩,武乡含滩地1.8万亩。

3.产业类型

长垣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粮食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蔬菜等。长垣县制造业后来居上,形成起重机械、医疗器械、建筑、防腐、烹饪、绿色食品、苗木花卉七大特色产业。第二产业以工业、建筑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业、餐饮服务业为主。

2015年,长垣县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2.7亿元、137.3亿元、100亿元,分别增长4.3%、10.9%、10.9%。

长垣县的工业企业结构以起重机械加工、医疗器械制造和防腐产品制造为主,工业耗水量低,且以企业员工生活为主,产生的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化肥池)处

理后,部分用于厂内绿化、保湿等回用,其余通过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除了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医械工业园区)。

4.工业园区

长垣县有两个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和长垣县蒲城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由起重工业园区和蒲西组团组成,长垣县蒲城产业集聚区由参木组团、恼里组团、木岗组团、蒲东组团、蒲北组团五个组团组成。



2-7 长垣县工业园区位置示意图


长垣县起重工业园区组团位于长垣县城区南部的魏庄办事处,南临天然文岩渠,西与南蒲区相接,北部紧邻长垣县城,向西可直达S213线,并与大广高速连接,向北与S308线相连。蒲西组团位于长垣县蒲西辖区,紧邻大广高速出入口和新荷铁路长垣站,处于郑州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产业园区以特色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长垣县蒲城产业集聚区的参木组团位于魏庄办事处南侧,魏庄和恼里镇的交界处,参木组团西经跨堤大桥与起重工业园区相连,使起重工业园区和参木组团融为一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恼里组团位于长垣县恼里镇北部,紧邻参木组团;木岗组团位于长垣县南蒲办事处境内;蒲东组团位于长垣县城东部;蒲北组团位于长垣县蒲北办事处境内。其中参木组团、恼里组团、木岗组团以起重配件为主,北部蒲东组团以工贸为主,蒲北组团以防腐为主。

医疗器械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北10公里,308线以西,城张公路以东,丁张公路以南,济东高速以北,张三寨、丁栾镇、满村三镇交界的25平方公里内。

5.经济概况

长垣县2015年生产总值达269.99亿元,较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9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37.27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00.03亿元,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35784元。三次产业之比为12.11:50.84:37.05,二、三产业比重较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5年末全县总人口86.31万人,常住人口75.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32.7元,较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348.2元,较上年增长7.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0.3元,较上年增长11.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918元,比上年增加1901元,增长5.1%。城镇化率达到53.5%。

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05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8.8平方公里(含起重工业园区)。绿化覆盖面积1479公顷,建成区绿地面积128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318.3公顷。全县当年造林面积321公顷,林木覆盖率为18.3%。全县污水排放量1606万吨,污水处理厂2座,污水管网长150.24公里,处理能力8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

(三)土地利用特征

1.土地利用状况

2009年长垣县土地总面积为103843.1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7751.16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9967.41公顷,其它土地面积6124.59公顷。2009年长垣县土地利用情况见表2-9。


2.土地利用特点

1受黄河因素影响,黄河大堤两侧土地利用差异明显。

黄河大堤将长垣县一分为二,堤西为黄河冲积平原,农业发达、城镇密集、工业发展快。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比重高,农用地中耕地比重高、耕地中高产田比重高,但靠黄河大堤西侧有一定的背河洼地。堤东为黄河滩区,经济较为落后。土地利用类型中未利用地比重较高、农用地中林地比重较高、耕地中中低产田比重较高。

2土地利用率较高。

2009年长垣县土地利用率为94.10%,土地垦殖率为66.97%。未利用地面积少,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90%,且部分未利用地为自然保护区用地。

3)建设用地量大,特别是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

长垣县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较快,城镇工矿用地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用地增长迅速,同时农村居民点的增长没有得到有效约束,2009年长垣县建设用地面积达19967.4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长垣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4315.43公顷,占长垣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比重较大。

三、水环境质量评估与预测

(一)评价依据与方法

1.评价标准

根据省、市、县水污染治理工作文件要求:到2019年底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五条河流(丁栾沟、文明渠、天然文岩渠、大功河、吕村沟)水质标准全部达到Ⅴ类,部分水体达到Ⅳ及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5%。2017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81%。2018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100%。2019年底,长垣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水质指标全部达到Ⅴ类,部分水体达到Ⅳ类及以上,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实现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的目标。

2.评价方法

长垣县水环境质量评价时,断流水体评价等级为劣V类;未断流水体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

1断面水质类别评价方法

断面水质类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由评价时段内参评断面指标中类别最高一项确定。

评价指标: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湖库)、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单独评价。

2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当河流、流域的断面总数少于5个时,计算河流、流域所有断面各评价指标浓度算术平均值,然后按照“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评价。

当河流、流域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即根据评价河流、流域中各水质类别的断面数占河流、流域所有评价断面总数的百分比来评价其水质状况。河流、流域的断面总数在5个(含5个)以上时不作平均水质类别的评价。


3断面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方法

断面水质超过V类标准时,选择水质类别最差的前三项指标作为主要污78染指标;当不同指标对应的水质类别相同时,取超标倍数最大的前三项为主要污染指标,同时标注指标浓度超过V类水质标准的倍数。

当氰化物或铅、铬等重金属超标时,优先作为主要污染指标。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项目不计算超标倍数。

(二)入境断面水质现状

长垣县境入境水系前有两个省级监控断面,一是封丘县封丘王堤断面,位于文岩渠上;二是封丘县封丘陶北断面,位于天然渠上。两个断面检查水体整体呈II类~V类,在长垣县上游检测合格。



1.封丘王堤断面

封丘王堤断面为文岩渠由封丘县入长垣县控制断面,考核级别为省考断面。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封丘王堤断面水质基本稳定在II类~V类之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其中,2014~2016年COD浓度在4~39mg/L之间,平均浓度为20.68mg/L;氨氮浓度在0.03~1.9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51mg/L;总磷浓度在0.03~0.39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14mg/L。2014~2016年封丘王堤断面水质类别变化情况见图3-1。





2.封丘陶北断面

封丘陶北断面为天然渠由封丘县入长垣县控制断面,考核级别为省考断面。根据监测数据显示,封丘陶北断面水质基本稳定在II类~V类之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其中,2014~2016年COD浓度在8~39mg/L之间,平均浓度为22.25mg/L;氨氮浓度在0.01~1.85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49mg/L;总磷浓度在0.02~0.38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13mg/L。2014~2016年封丘陶北断面水质类别变化情况见图3-5。


 

   


(三)长垣县出境考核断面水质评价

长垣县出境水系有两个省级考核断面,一是滑县孔村桥断面,位于黄庄河上;二是濮阳渠村桥断面,位于天然文岩渠上。

1.滑县孔村桥断面

滑县孔村桥断面为黄庄河由长垣县入滑县控制断面,考核级别为省考断面。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滑县孔村桥断面水质在II类~V类之间占71.43%,劣V类占比达28.57%(断流以劣五类计)。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其中,2014~2016年COD浓度在9.21~39.6mg/L之间,平均浓度为20.93mg/L;氨氮浓度在0.14~6mg/L之间,平均浓度为1.10mg/L;总磷浓度在0.03~0.88mg/L之间,平均浓度为0.28mg/L。2014~2016年封丘陶北断面水质类别变化情况见图3-9。





2.濮阳渠村桥断面

长垣县濮阳渠村桥断面位于天然文岩渠上。天然文岩渠过境水虽然比较丰富,但长垣县在2014年对天然文岩渠采取了截流措施,目前处于断流状态。水质类别为劣V类。

3.水环境质量总体情况

根据2015年监测数据,长垣县境内黄庄河和天然文岩渠2条河流监控断面水质均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断流以劣五类计)。2015年各考核断面水质状况见表3-2。


(四)水文水资源现状

1.水环境质量现状

1境内河流

长垣县境内有天然文岩渠、文明渠、丁栾渠、吕村沟、大功河等几条河流。部分区域(特别是经过城区和乡镇等人口集中的河段)水环境质量依然较差、重负荷微容量、河道环境流量不足、水生态受损严重且难以在短期内恢复等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部分河段水体富营养化,河面存在大面积浮萍。部分乡镇河段由于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散发出腐败的气味。

河流沿线多为农田和乡镇,雨季常受面源污染影响,农田地势平缓,与河岸平齐,耕地离河道较近;部分河道边坡被开垦耕种,产生的径流直接进入河流;灌溉多采用漫灌,灌溉退水会将农药、肥料等带入河中,河内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较多;收割产生的秸杆等农业废物部分弃于河边;流经乡镇多有生活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垃圾倾倒在岸边或河道内。在常村、张三寨等乡镇存在黑臭沟渠,渠内污水与河流相通,在降水时,会大量进入河流,对河水造成污染。

城区河流水质较差,水质颜色呈浅褐色,微有臭味,水流缓慢,水流浅,夏季午时在阳光照射下会有少量底泥上翻。




 

2城区坑塘

2016年6月份,全县10个城区坑塘河流中,4个坑塘河流COD浓度超V类水标准:(1)西护COD 82mg/L,超V类水标准1.05倍;(2)铜塔寺COD107mg/L,超V类水标准1.67倍;(3)柴堤COD 70mg/L,超V类水标准0.75倍;(4)书院坑COD 122mg/L,超V类水标准2.05倍。

2016年7月份,全县10个城区坑塘河流中,6个坑塘河流COD浓度超V类水标准:(1)食博园COD 150mg/L,超V类水标准2.8倍;(2)大车闸COD 51mg/L,超V类水标准0.28倍;(3)柴堤COD 74mg/L,超V类水标准0.85倍;(4)西护COD 56mg/L,超V类水标准0.4倍;(5)铜塔寺COD 97mg/L,超V类水标准1.4倍;(6)书院坑COD 112mg/L,超V类水标准1.8倍。

城区坑塘河流由于水体流动性差,在夏季,水体大量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水质恶化,有的水体混浊或呈淡绿色,除了有机污染物,也存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2.水资源总量

长垣县水资源总量5.8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5255万立方米,地下水3.09亿立方米,引用外来水2.26亿立方米。扣除引黄渠道渗漏和灌溉回渗1.37亿立方米、苦咸高氟水3000万立方米及难以利用的降水径流3400万立方米外,剩余可供全县利用水资源总量3.87亿立方米。长垣县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平均水资源量36.8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55立方米,不足全国的五分之一,属于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

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地表水开发利用现状

长垣县境内地表水总量2.7亿立方米。2009年和2010年,在天然文岩渠上分别修建石头庄、瓦屋寨两座橡胶坝,可拦蓄水量860万立方米;文明渠、丁栾沟上建有5处节制闸,可拦蓄水量1729万立方米;引用外来水量0.744亿立方米,合计地表水开发利用量1.0029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量37.14%。

2地下水利用现状

长垣县境内地下水总量3.09亿立方米。2012年全县农用机电井总数为1.02万眼,配套9897眼。工矿企业自备井1030眼,特种行业自备井2100眼。农业灌溉开采地下水量4884万立方米,工矿企业、特殊行业开采地下水350万立方米,城乡生活开采地下水1000万立方米,市政用水300万立方米。合计开发利用地下水量0.653亿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总量的21.15%。

地表水和地下水合计利用量1.66亿立方米,占可利用量3.87亿立方米的42.80%。

4.水文特征

长垣县文明渠和丁栾沟的河水主要来自黄河引水、农田退水减水、地表降水及城镇排水,还有引黄灌溉区弃水、退水和黄河干流侧渗补水等。黄河引水中较大一部分用于农业灌溉,不足部分取用地下水进行补充灌溉。

长垣县年均降雨量626毫米,集中在6~9月份,径流深度50毫米,汇水区内年均地面径流2800万立方米。

引水量根据黄河来水量和用水需求量调度,农业用水量大的时节,引水量大,冬季农业需水量小,引水量只供周营等水源用水量。年均引水量1.25亿立方,其中绝大部分用于灌溉,约1000万立方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引水主要是黄河水,水质较好,一般为地表水I、II类水质,部分水量来自天然渠和文岩渠。

流域沿线城区排水量1606万吨/年,沿线乡镇排水量325.5万吨/年。

文明渠和丁栾沟上的5处节制闸,可拦蓄水量1729万立方米。由于长垣县境内地势平缓,河流又受水闸和橡胶坝拦蓄,来水量少。文明渠和丁栾沟两条河流流量小,流速慢,河水更新慢,稀释和自净能力弱,环境和生态流量不足。根据滑县孔村桥断面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流量仅为0.2立方米/秒,2016年7、8、9月分别为0.56立方米/秒、0.53立方米/秒、0.6立方米/秒。文明渠和丁栾沟有多处闸坝,河水流动受人工调控作用明显。

由于丁栾沟和文明渠水流量小、自净能力弱及环境容量小等特点,同时从南向北又流经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城区、乡镇及农村地区,受纳了流经区域点源和面源的污染物,污染负荷较重,水体质量改善存在较大压力。

2015年长垣县引黄河水6804万吨,绝大部分用于农田灌溉,引水集中在3~9月份,正值农业用水时期,其中引入汇水区水量527万吨,城市集中供水引水量883万吨。(通过大功河引水没有计量数据,大功河可利用水量6400万吨/年,可开发利用水量3500万吨/年,引水时间集中在农灌时节。)


(五)污染源排放现状调查

1.点源污染

1工业点源

长垣县有两个产业集聚区,一个是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另一个是长垣县蒲城产业集聚区,长垣县产业集聚区由起重工业园区和蒲西组团组成,其中起重工业园区组团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蒲西组团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以起重装备制造、防腐材料加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导产业。长垣县蒲城产业集聚区由参木组团、恼里组团、木岗组团、蒲东组团、蒲北组团五个组团组成,其中参木组团、恼里组团、木岗组团以起重配件为主;北部蒲东组团以工贸为主,蒲北组团以防腐为主。

医疗器械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北10公里,308线以西,城张公路以东,丁张公路以南,济东高速以北,张三寨、丁栾镇、满村三镇交界的25平方公里内。

长垣县的工业企业结构以起重机械加工、医疗器械制造和防腐产品制造为主,工业耗水量低,且以企业员工生活为主,产生的污水经厂内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化肥池)处理后,一部分用于厂内绿化、保湿等回用。除了医疗器械工业园外,位于两个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污水都经预处理达标后,通过市政管网排入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但在长垣县境内医疗器械附近,容易见到废弃的医疗垃圾随意的丢弃在河道两旁,有部分医疗废弃物直接漂浮在河道上,产生白色污染严重。

2015年底,长垣县无一家造纸、印染、农药、皮革、钢铁等高污染行业项目。


2城镇生活污染

长垣县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要通过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水体,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

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垣县城东北部,唐满沟东侧,唐庄北侧,西靠北环路,北靠北三环路,厂区面积54.6亩。处理北到北环路、南到工业区南环路、西到西环路、东到东外环路,42.4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3.0万吨/天,于2007年6月建成并开始运行,出水水质二级标准。2010年完成了二期扩建工程,总规模达到5万吨/天,出水水质标准提高到一级A。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现每天处理的污水量为4.8万吨,其中2.2万吨回用于电厂,其余出水排入文明渠。

长垣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位于长垣县起重工业园区华豫大道以东、纬二路以南,厂区面积86亩,对长垣县魏庄办事处和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范围内的污水进行处理。2015年1月建成运行,处理规模2.5万吨/天,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入乔堤沟,经丁栾沟汇入黄庄河。现污水处理量为1.8万吨/天。但还未进行工程验收及监控联网。

参考第一污水厂出水均值(化学需氧量27.14mg/L,氨氮1.23mg/L,总磷0.25mg/L),长垣县污水处理厂年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为435.91吨、19.71吨、4.02吨。

长垣县对生活垃圾采取“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机制,全县城区及建制镇的垃圾全部收集后送至无害化垃圾处理厂进行卫生填埋。无害化垃圾填埋厂位于长垣县城区北部,樊相镇聂店村,处理规模200吨/天,服务年限为10年,于2009年开始运营。现全县建设了35个垃圾中转站,其中城区20个,各建制镇15个,实现了对城区和建制镇的垃圾收订与卫生填埋,减少了垃圾渗滤液污染。


2.面源污染

1农村面源

文明渠和丁栾沟沿线人口集中的乡镇有常村镇、樊相镇、张三寨镇、孟岗乡、满村镇、丁栾镇等。以离河较近的乡镇建成区为调查重点。

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的依据:人口基准年为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取6‰。通过计算(入河系数参考相关文献取0.3)流域内沿线乡镇年排放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量分别为411.53吨、50.22吨、4.39吨。





由于各建制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实现了对垃圾的收集处理,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垃圾收集处理不完善,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沿河道随意丢弃,河道上塑料垃圾多。长垣县部分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除赵堤社区运行较好外,其余由于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运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没有正常运行。若污染物处理设施全部正常运行后,预计可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量分别为518.3吨/年、77.75吨/年、7.77吨/年,削减入河量分别为155.49吨/年、23.33吨/年、2.31吨/年。


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长垣县畜禽养殖较多的区域有常村镇、樊相镇、孟岗镇等。部分畜禽养殖企业沿河道建设,大部分养殖污染物进行统一排放,少部分畜禽污染物排入河道之内,造成了企业旁边河道水体有机物堆积。通过收集各7乡镇、办事处的畜禽养殖量,计算各控制单元的畜禽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11。



3农业面源

   长垣县各控制单元内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施入农田的化肥只有一部分被农作物吸收,未被利用的氮、磷化合物随农田灌溉排水或雨后地表径流流入河流,对水体水质影响很大。通过对各控制单元内傍河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农药、化肥(氮、磷及复合肥)等情况进行调查,依据相关系数氮肥(折纯)110千克/公顷,磷肥(折纯)102千克/公顷,得出长垣县傍河农村农田面源污染源排放量见表3-12。


4城镇径流污染

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量缺少相关监测数据,但长垣县城区整洁,路面定时清扫,保持清洁,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量较小。

同时,由于城区的排水管道的截留,进一步削减了污染物的入河量。

3.其他污染源调查

1河底淤泥

由于河流流量小,流速慢,河道两边树木的落叶、沿河农业废弃物、随地表径流带入的污染物等都会沉积在河底,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河底淤泥。

河底淤泥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氮、磷及其他物质,受到河水流速变化的扰动或河水温度、溶解氧、pH等因素的影响,会逐渐释放到河水中,与河水中相关物质浓度存在溶出平衡。

长垣县的河流有着灌溉和防洪的双重作用,县政府非常重视河底淤泥对排洪的影响,根据实际状况对全县河流采用分期分段施工进行治理和清淤,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淤泥污染物释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长垣县的主要河流现不存在较明显的底泥污染的影响。

2乡镇污水沟渠

在乡镇人口集中的建成区,因为没有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或由于运行不当,部分生活污水会排入河流,倘若河流是流动的,污水会很快得到稀释扩散;但若河流不流动或流速缓慢,就会形成污染水体。这些污水虽不会直接影响监测断面河流水质,但如遇较大降雨时,由于沟渠的排涝作用,污染物将随水流汇入干流,对水质造成影响。常村镇、张三寨、县城西部等区域均存在着存污沟渠。

(六)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根据《长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表3-14)可以看出,长垣县各类用地面积变化不大。参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将林地、草地、水域之外的类别视为人类干扰区,长垣县受人类干扰和未受干扰区统计如下:


由统计数据得出,长垣县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未受人类干扰土地面积较小,各类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受人类干扰区面积越来越小。受人类干扰较大的区域为农用地,2009年占比为71.86%,到2020年,达到73.15%。其次是建设用地,2009年占比为19.22%,到2020年,占比为19.07%。建设用地中的城乡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大,2009年占比为17.28%,到2020年,占比为16.82%。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建设用地侵占林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城镇工矿用地增加等。


(七)污染物总量及变化趋势

1.污染物总量分析

从表3-15可以看出,长垣县化学需氧量以畜禽养殖排放为主,氨氮主要来自农村生活源,总磷以农业种植源为主。总体来看,面源污染源是入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能由于夏季降水较多,农村生活源、化肥流失及畜禽污染的叠加,因此污染物浓度易在夏季出现升高。

在冬季,由于降水较少,化肥流失量少,同时畜禽养殖随季节性的变化而变化,冬季气温偏低,存栏量减少,排污量也会减少,加之降水少,故入河量也不大,因此冬季河流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为乡镇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的污染物。同时由于水温较低,自然降解缓慢,冬季化学需氧量会有上升的趋势。由于气温偏低,氨氮的削减量和水体对其自净能力也会减弱,也有上升的趋势,而总磷一般变化不大。


2.各乡镇污染物总量

由各乡镇污染物排放总量(表3-16)可以看出,城区内五个办事处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占入河总量的42.41%、28.21%、40.75%。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是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的污染物。乡镇以樊相镇污染物入河量最大,其原因可能是樊相镇畜禽养殖量较大。




3.污染物总量趋势预测

根据长垣县入河污染物来源,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这部分排放量的增加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联系较大;部分来自畜禽养殖和农田化肥流失,其中以畜禽养殖产污量为主,同时由于畜禽养殖受市场、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殖量难以预测,结合近几年的养殖规模变化,其污染物排放增长可按人口增长变化进行计算;部分来自工业源,结合长垣县的第二产业特点,污染物产生量少,污染物较多来自厂区生活排放。综合以上分析,污染物总量变化趋势可按人口增趋势进行预测。

根据长垣县统计,汇水区范围内各乡(镇、街道)多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到2020年汇水区范围内人口将达到5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7万人,农村人口26.6万人。按照人口增长预测,2020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1416吨/年、95吨/年、17吨/年。

(八)水资源供需综合平衡评估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需水量预测是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由于水资源规划和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水资源成为严重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长垣县需水量预测,以长垣县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现状为基础,紧密衔接各类规划,认真贯彻建设节水节约型社会理念,将节约用水作为有效缓解水量供需平衡的方法。

长垣县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3.87亿立方米。

1.农业需水预测

随着节水工程的建设、用水制度的改革、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灌溉管理水平的提高,预测到2030年引黄灌溉定额每年每亩为200立方米,井灌定额每年每亩200立方米,农业灌溉每年需水量为1.28亿立方米。

2.生活用水预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也将增加。到2030年人均用水定额每人每天0.09立方米,大小牲畜定额每头每天0.06立方米,到2030年生活用水量将达到0.26亿立方米。

3.工业需水预测

按万元产值耗水量30立方米计算,到2030年城区工矿企业、特种行业用水量将达到0.14亿立方米。

4.市政用水预测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市政用水到2030年将达到410万立方米。

5.水资源供需评估

长垣县水资源总量5.88亿立方米,已开采利用1.6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8.2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49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25.36%;生活用水1000万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4.25%;工矿企业、特殊行业用水2500万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1.7%。

随着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农业灌溉用水将逐步下降,综合上述预测,预计2030年全县需水量为1.72亿立方米,水资源供大于求,地表水资源余额较大,地下水资源供给将在局部地区出现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合理调控,以丰补歉,确保平衡。

四、现状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一)长垣县境内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分析

长垣县县境内到控制滑县孔桥村控制断面共两条主要支流:文明渠和丁栾沟。其中在文明渠上肖官桥闸和丁栾沟的丁栾王占闸作为出长垣县境前的重要水闸,其闸前合闸后的水质情况对整个长垣县的水质情况有代表意义。而夏季作为水体污染的高发季节,一般污染物在夏季将会到达全年的最高值,所以在夏季进行对两处水闸处水质监测,结果将显示长垣县境内水体最复杂时期的水质情况,其结果如下:


其中上述三个监控起点氨氮、总磷、总氮均超过地表水Ⅴ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未超过地表水Ⅴ水质标准。

造成以上水体水质情况超标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不利影响等。

针对以上情况,长垣县对县境内河流进行摸清排查,对滑县孔桥村断面水质不达标的情况在县域内进行分析,将县境内的排污口摸查,结果显示丁栾镇共61个排污口,满村镇2个排污口,佘家镇2个排污口,部分地区群众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经自家排污口排放入河,黄庄河孔桥村断面承纳上游水体的污染负荷重,引起了监测断面水质不达标。

长垣县境内流域主要承接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主要为养殖废水),其中各部分污水所占的比重经过统计调查如下:

城镇生活污水年污水量为1004万吨/年,农村污水为325.507万吨/年,工业废水为72.58万吨/年。


其中化学需氧量占比如下:


因为长垣县工业大部分以重工业为主,总磷在工业废水中含量不大,总磷指标仅在城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中体现,具体如下:


通过对污水产生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析可以得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城镇生活污水所占比重较大,总磷城镇生活污水比重较大,养殖污水占比较小但是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后直接排放,对水体的影响更大,导致氨氮、总磷指标成倍上升。所以长垣县水体达标应从工业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养殖污染)、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点源和面源污染分析及应对

点源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黄庄河上游支流通过的城区和工业园区,沿线主要点源包括: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长垣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沿线工业园区内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排污口、沿线乡镇的污水直排口等。市政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染物得到显著的去除,但仍会有部分污染物随排水进入河流,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中最高标准一级A与地表V类水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如常规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工业废水中有清洁下水,有企业生活污水,还有污染较重的生产废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但仍会对水体质量造成一定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受流域内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天气等的影响,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其污染源主要包含化肥、农药投入量的增加,农膜的使用,畜禽粪便的排放,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受降水的影响较大,面源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河流,特别是径流初期短时间内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污染负荷既有无机的氮、磷等物质,又有有机污染物。

1.工业点源污染源分析及应对

长垣县形成了以特色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起重机械、防毒材料、医疗器械为主导的长垣县工业组成兼有食品制造业等,由于资金、位置等原因,长垣县流域内的多数企业的工业废水均为经简单处理后经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从污染源构成比例上来看,尽管总体污染源中,工业污染源所占比例相对较低。但这些企业由于多位于文明渠和丁栾沟河岸两侧,部分经过简单处理的污水直排对于平原河网的水质影响尤其明显。因此区域内的工业企业整治,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废水收集处置以及环保措施和清洁生产改善等是断面达标的关键之一。

长垣县政府将工业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预算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建设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通过网上核准备案,严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到十二五末,化学需氧量指标和氨氮指标分别结余335.3385吨、67.0175吨。

长垣县政府通过调整集聚区产业结构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动重污染企业的退出,实施清洁生产等途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2015年,全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5400吨、943吨以内,全县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为0.00435吨/万元和0.00076吨/万元,比2010年都有大幅下降。但是部分企业垃圾在河道旁边肆意丢弃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破坏。


2.城镇生活污染源分析及应对

长垣县县城境内有水体流过,城镇生活污水进过收集处理后在河道内进行排放,但是在河流沿岸任然存在着小部分居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内,沿河地区部分餐饮废水未经收集直接排放,其中餐饮分水含的油脂等在河面上形成了一层油膜,加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中的氧气逐渐减少,城镇境内仍然处在着黑臭水的现象。

对城镇生活污染源,长垣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通过完善污水管网,对城区污水进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率提高到90%以上。对长垣县清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提标改造,使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到7.5万吨/天,提高了城区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和处理能力,有效的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促进城市生活污水的回用,十二五末中水回用率达到41%;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减少了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长垣县城区污水管网还可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污水收集率,同时加强运行管理,使污水厂出水稳定达标排放;对城区坑塘河流,采取截流等措施减少污染物汇入水体。


3.农业面源污染源分析及应对

长垣县农村面积广,农田面积占到全县面积的67%以上,全县近一半为农业人口,畜禽养殖量大,2015年末存栏量折算成猪当量共计40余万头。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到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仍是主要污染源。由于分散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不完善,部分养殖污水无法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无法发挥设施的减排作用。部分养殖场将养殖废弃物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内,造成了水体营养物超标,加之河流流速慢,自净能力下降。

对畜禽养殖污染的防治,长垣县采取了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推进清洁养殖和污染治理,发展沼气、有机肥及无害化粪便还田、雨污分流等措施。对农田面源污染,推广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农业灌溉用水,提高了水资源和化肥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及对水体的污染。对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分散的特点,采取了分别建造污水处理厂的分散处理方式。但是部分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始运行,导致农村养殖污水收集不完善,污染情况仍比较严重。


(三)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对环境的压力

1.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分析

长垣县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2.11:50.84:37.05。虽然第一产业占比不高,但却占用了67%的土地,用水量最大,对当地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有较大压力。

1农业用水量大,肥料、农药流失量大

长垣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7%,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灌溉用水,当地地下水资源缺乏,连年开采,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近年来,当地修建水利设施,引黄河水灌溉,推进节水灌溉,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但河水流量仍明显不足,有时会出现断流现象。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和化肥的施用,特别是氮和磷,只有大约35%被植物吸收利用,大部分会随着灌溉和降水,通过下渗和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和河流,增加水体中氮、磷物质的含量。

2禽畜养殖业污染量大

长垣县从2010年到2015年累计新建了70多个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形成了以肉牛养殖为主导的畜牧产业。2015年底,猪存栏量23.3万头,肉牛存栏量3.38万头,羊存栏量9.08万只,禽类存栏量381.95万羽。畜禽养殖产生了大量的粪便和尿液,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占到总排放量的38%和19%。对污染物特别是化学需氧量的减排造成了巨大压力。

3工业企业众多,监管难度大

长垣县有起重工业园区、医疗器械工业园区、木岗工业园区等产业集聚区,产业类型用水量不大,水污染物排放量不大,主要问题是由于工业园区众多,工业企业众多,排污环境复杂,给环境监管带来不小压力。

2.空间布局的不利影响分析

长垣县境内水系发达,西部农业和工业发达地区的主要河流是文明渠和丁栾沟。长垣县境内的文明渠始于长垣县南部的常村镇,向北经过县城,满村、张三寨、丁栾镇,进入滑县高平镇。丁栾渠始于王堤潭涡水库穿过县城,经过满村、丁栾镇,在佘家太平庄附近进入滑县高平镇,两条河流在高平镇汇入黄庄河。两条河流从南到北贯穿长垣县,流域内有大面积的耕地,农田面积约320平方公里。雨季时,降水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给河流水质带来较重负担。两条河流都经过长垣县县城,沿线分布有人口较多的丁栾、满村等乡镇和工业园区,水质易受到人为干扰和污染的影响。同时有吕村沟、马良固沟等支流汇入,长垣县第一污水厂每天有2.6万吨出水进入文明渠,长垣县第二污水厂每天有1.8万吨出水排入乔堤沟,然后进入丁栾渠。乡镇企业生产的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也都排入附近水体。沿线村镇分布着大小数十个排污口直排生活污水进入河内,对河水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其中以丁栾镇最多,其他还有满村镇和佘家镇等乡镇。

此外,在黄庄河孔村桥控制断面前,还有一段河流经过滑县高平镇,高平镇内河流沿线的村镇,也存在着部分污水直排口。

污染源沿整个流域分布,接纳流域内的几乎所有排水,纳污量大,负荷重,环境保护压力很大。

(四)流域水生态环境及治理现状

1.长垣县黄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及治理现状

长垣县黄庄河河流具有流量小、流速慢、水体更新速度慢的特点,较长时间流量不超过1立方米/秒,受人工调控显著,类似于条形湖泊,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和自净能力有限,因而环境容量小,水生生态系统脆弱,易受两岸点、面源污染的干扰,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河道两岸景观主要是田地,其次为城市和乡镇。沿河岸断续分布着树木,城镇段少量河道边坡采用砖砌、水泥或片石加固,大部分为草皮护坡或原土,部分河岸存在开垦等活动。农田与河道紧邻,田间径流直接汇入河流。居民建筑邻河而建,部分民宅局部架空于河道边,部分村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通过管道和沟渠直排入河道。乡镇段的河道存在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乱堆等问题,环境条件较差。夏季河内水生植物和水藻类生长旺盛,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体的无机营养物含量较高,水质差。

2.长垣县引黄水水质状况

根据近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监测资料显示,河南境内的黄河水质逐年变好,2015年黄河干流水质级别为优级,水质类别为I、II类,水质较好。长垣县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周营水厂即取自县境黄河干流,水质在2014年为良好,2015年为优级。

长垣县黄庄河上游来水主要取自黄河水,通过大功河的一、二、三干渠闸取水,大功河水引自新乡境内的黄河干流,引黄河水不仅不会使长垣县河流水质变差,而且能够改善黄庄河水质,增加河流环境容量,可以作为黄庄河生态补水水源。由于黄河水量受到降雨和小浪底水库的调控,流量年内分布不均,大功河引水主要集中在3-9月份,部分用于农业灌溉,因此,生态补水受到季节影响。

黄庄河另一引水来自天然文岩渠,取水口在魏庄办事处的大车闸,天然文岩渠由天然渠和文岩渠汇流而成,根据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显示,天然渠和文岩渠水质可以达到V类水质目标,部分时段会优于V类,由于水污染防治措施不断加强,天然文岩渠水质不断改善,在2014年、2015年水质类别达到IV类。因此,引用天然文岩渠的水不会对黄庄河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五)流域自然环境条件和水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与污染负荷分析。文明渠和丁栾沟既有输水补水的功能,又有防洪排涝的作用,受季节性降水和人工调控影响显著,生态流量不足,环境容量小。沿线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共存,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共存,污染负荷较重。文明渠和丁栾沟的环境承载力难以支撑较重的污染负荷。

水资源分析。长垣县水资源缺乏,农业用水量大,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文明渠和丁栾渠的水量主要来自引水和降水,在枯水期(冬季),停止引水,降水少,水流量更小,温度低,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对污染物的稀释及降解能力弱。丰水期(夏季)灌溉取水量大,受降水的影响大,加之蒸发和下渗作用,有时会现断流,生态流量明显不足。

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对生态流量的补水已列入《长垣县2016年碧水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拟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水资源置换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塘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环境流量,在《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的重点河流保障环境流量中建议补水量2.48~ 2.84立方米/秒。但保障措施尚未制定实施。

(六)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

长垣县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审批,推进排污许可证的发放,但尚未真正建立限制纳污总量制度,没有按流域、水功能区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有待加强,缺少对面源污染监管的具体办法。长垣县实行了取水许可制度,推行节水示范工程,还需继续推广农田节水灌溉,加强对自备井的管理,建立水资源监控体系和水量的科学调度制度,保障主要河流的生态用水。

与长垣县的风险防范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需求相比,现有环境监管能力还需整体提高,环境监管人员较少,虽然能满足目前监管要求,但与新形势下精细化、网格化环境监管转型升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污染源的监察方式除常规例行检查、抽查和巡查外,还应加强对污染源的水量水质检测,掌握污染源排放的具体状况。

目前长垣县环境监测站达到标准化三级,基本满足现在环境监测要求。但存在现有水环境监测断面较少,监测数据不连续,缺少对照断面监测,监测断面的水量、水温等信息数据不全面等问题,不足以支撑新形势下精准治污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

五、控制单元划分

(一)控制单元划分原则

控制单元划分的基本原则包括水陆统筹原则、以乡镇为最小行政单元原则、流域完整性原则、与功能区衔接原则。

1.水陆统筹原则

以入河排污口衔接水环境功能区和对应的陆上汇流区,按照输入响应关系,构成控制单元,作为水环境容量核定和总量分配的基本单元。

2.以乡镇为最小行政单元原则

目前我国现行以县域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的水环境管理体系,但为实现精准化治污将行政边界细化至乡镇,将控制单元与乡镇行政区建立紧密且便捷的联系,便于行政管理。

3.流域完整性原则

尽可能保持流域(子流域)的完整性,使控制单元具有流域的汇水特征,以便控制单元调用流域(子流域)内水文、水质、非点源及水环境容量的定量模拟及计算结果,为控制单元内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和分配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4.与功能区衔接原则

划分控制单元与水功能区划要充分衔接,避免控制单元跨越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将行政区划图和流域水系图叠加的结果与水功能区划图进行叠加。

(二)控制单元划分方法

从控制单元的概念、内涵及其划分原则出发,既要充分考虑水文、水环境、水生态现状,也要充分考虑行政管理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可行性,为在实践中实施“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提供支持。控制单元划分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类指标:①自然地理指标:流域基本特征,包括流域范围、面积、河流长度;地形(DEM数字高程);水文站分部等。②水生态和水环境指标: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水功能区划、水质控制断面分布。③社会经济指标:行政区划、流域土地利用等。

根据控制单元划分的原则与指标体系,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控制单元进行划分及方案合理性验证。定性分析主要依据流域的自然汇流格局(即水文单元)和现有的相关区划成果,基于ArcGIS10.2平台,综合地图空间叠加法和专家判断法确定控制点和控制单元;定量分析主要从“控制单元的水污染总量控制”计划中水环境容量总量的计算、分配着手,结合模型定量模拟方法,对控制单元划分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检验,以确保控制单元划分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控制单元划分步骤如下:

1.相关地理信息数据的收集

获取研究区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DEM数据、流域界限、行政区划、水生态功能分区图、水功能区划图、流域水质控制断面分布、水文站分布等。

2.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

利用ArcGIS软件,对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研究区域的流域界限、水生态功能分区、行政界线等。

3.控制单元划分

根据控制单元划分原则在保证行政区划完整性以及水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将行政区划图和流域水系图进行叠加,得到划分结果。

4.控制单元划分结果的合理调整

为了有利于简化污染源管理,更便于明确环境质量责任人,主要根据行政管理隔离原则,将控制单元划分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同行政辖区内执行相同水质目标的控制单元进行合并,对相同行政辖区内执行不同水质目标的控制单元和不同行政辖区内执行相同水质目标的控制单元进行合理的再分配,尽可能做到控制单元不跨行政界线。

5.控制单元命名

为了使控制单元的名称能够清楚的体现其所属的河流及其流经的行政辖区位置,对控制单元的命名采用“**河(湖)**县(乡/镇)”的格式。

(三)控制单元划分结果

通过前述方法,获取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控制单元,分述如下(表5-1)。


六、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一)模型的选择

对未达标水体进行系统分析时,通常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体类型、可用数据、污染物、污染源类型、时空尺度,对于基础数据相对充足的地区,可采用较规范和精度高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污染负荷;对于基础数据缺乏的地区,建议选择定性的方法或是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常用的定性方法有理论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常用的定量分析法有物质平衡法、统计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一般首选数学模型法

数学模型法主要通过水质数学模型定量模拟污染负荷与受纳水体水质变化的响应关系及程度。构建水质响应关系是指通过环境模型技术手段建立起污染源负荷与水体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污染源-水质响应关系的确定是制定污染控制措施、保证水质达标的重要基础。水质响应关系的建立模型方法主要有水体模型和流域模型,水体模型包括零维、一维(S-P、QUAL2k、WASP等)、二维(二维稳态水质衰减模型、WASP、CE-QUAL-W2等)水质模型,流域模型包括GWLF、SWAT、SWMM、BASINS、产排污系数模型、SPARROWT HSPF等模型。水体模型只能模拟受纳水体的水质情况,但在确定水体水质达标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比流域模型精细程度高,因此应优先采用水体模型。

分析长垣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水体模型:长垣县文明渠和丁栾渠等河流及其支流建有较多的水闸和橡胶坝等拦蓄设施,将河流分成若干段,各段水体接近条形湖库,河流的流量接近于每段河流的入库和出库流量,每段河流的蓄水量相当于湖库水量。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符合狭长湖移流衰减模式的特点,因此选择该水体模型。

分析长垣县河流污染的特点:由于河道形状是长条形,所以在雨季面源污染源能够较快的与河水混合,点源污染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混合,污染物进入每段河流中,由于停留时间较长,有机污染物会不断降解,氮磷等富营养物,则会不断积累,易形成富营养化水体,因此在一些河段会形成大面积的浮萍、藻类或水生植物。当一段河流的某一指标出现超标时,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超标,直至水体置换到超标段水体污染物浓度下降到标准值以下。由于河流同时承担着防洪排涝和引灌抗旱的功能,当降雨量较大时,闸坝开启,下泻流量加大,短时又恢复了河流的形态。

通过对长垣县黄庄河水系的分析,对河网概化如图6-1所示:




(二)参数选取

断面出口浓度取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为40mg/L、2mg/L、0.2mg/L,水库流量取0.67m3/s(参照平时流量),水库体积取1729万m3,来水浓度取I类水质标准,即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为15mg/L、0.15mg/L、0.02mg/L,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降解系数分别为0.003、0.004、0.0022。

(系数参考文献:《淳安城中湖主要污染物降解系数的估算讨论》,《城中湖水环境容量计算和对策研究》)

(三)计算结果分析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通常以单位时间内水体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总量表示,因此,水环境容量也就是水域的纳污能力。水环境容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稀释环境容量,二是自净环境容量。

流域内年总水量8346.81万吨。其中引水占42%。因本段黄河水质标准为I~II类,按照I类水质标准,计算水体污染物稀释容量。

长垣县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引水和降水:年引水量3500万吨。降水量根据年均降水量626毫米计算,年均径流深度为50毫米,雨水汇入流量为2915.3万吨。污水处理厂排水:4.4×365=1606万吨。沿线乡镇排水:325.511万吨。

根据长垣县河流水量计算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见表6-2。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现有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总环境容量可达到IV类标准,总磷容量可达到V类标准,但由于面源污染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因为夏季排污负荷较强,所以雨季易出现超标现象。远期来看,要达到Ⅳ类水质目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环境容量明显不足。除了加大减排力度,控制污染源的排放,生态补水对其改善水生态环境,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照计划中的补水量2.48~2.84立方米/秒,取2.66立方米/秒计算环境容量,结果见表6-3。生态补水后,水质可以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生态补水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受季节性和年降水量的影响显著,因此,要达到2020年远期目标,在进行生态补水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污染物的控制和减排力度,通过采取措施提升境内河流的自净能力,增加河流的环境容量。


(四)许可排放量分配

许可排放量分配是在流域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后,将污染负荷分配到下级单元的过程。

根据《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不达标水体流域应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许可制,以达标排放为底线设置各排污单位排污许可限值。本方案将在控制单元划分及污染负荷和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基础上,采用等比例分配法,同时综合考虑现状排污格局、污染源可控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兼顾公平与效率来进行最终的排污许可量分配。

排污许可分配以削减重点源为主,削减污染源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由于长垣县的主要污染来源是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以畜禽养殖污染所占比例最大;氨氮主要是农村生活污染源;总磷主要来源是农业种植源。城区无重污染排水企业,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水标准已达到一级A,削减空间有限。同时考虑到各乡镇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后的减排量。排污量分配见表6-4。


七、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总体思路和方案

任务和措施的制定以水质达标为核心,针对各控制单元内的水环境问题,从调结构优布局、控制污染物排放、节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五个方面制定治理任务措施,水陆统筹,系统推进。

长垣县孔村桥黄庄河控制断面水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是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为使滑县孔村桥黄庄河断面水体按期达标,必须在削减乡镇生活源、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监管、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控源减排、提升环境容量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水体污染负荷,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使环境承载力与污染负荷相匹配。

根据各污染物来源和增容减排难度,安排治理措施有:生态补水、制定水量调度措施、农村生活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措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田径流污染的控制。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17-2020年底)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重点抓好节水品种、节水技术推广,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减少和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长垣县传统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循环发展和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

产能过剩产业实行新增产能等量替代、涉水主要污染物排放同行业倍量替代。对上一年度水体不能达到目标要求或未完成水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区域暂停审批新增排放水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2.优化空间布局(2017-2017年底)

1划定并实施生态红线管理

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长垣县主体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结合地方具体情况,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将长垣县汇水区控制单元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生态敏感区纳入生态红线控制范围,于2017年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生态保护红线内的自然生态用地不可转换为非生态用地,并制定措施,保障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不断改善。

2积极保护生态空间

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依据《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结合水质达标管理要求,于2017年底前划定长垣县各县、乡镇、办事处城市蓝线管理范围,蓝线管理范围内禁止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禁止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禁止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和土地开发利用,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于2017年底前制定非法挤占河湖管理范围退出实施方案,非法挤占水域岸线的建筑按要求限期退出。

(二)控制污染物排放

1.工业污染源防治(2017-2019年底)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染。强化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或专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集聚区、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五规(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合一试点工作,同步开展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修编工作;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对不符合规划环评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产业集聚区承接转移产业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切实防范污染转移。产业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废水未达到集中处理要求的,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7年年底前产业集聚区的建成区域实现管网全配套,并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同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与省、县环保部门联网。将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达标率列入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到2019年底对长垣县地热井整治工程全面完成。

加强对汇水区域内未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乡镇工业园区内涉水企业的监管,安装用水、排水计量设施和水质监控设施,严格控制自备井数量和取水量,定期对污水排放企业进行检查和水质水量监测。

(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商务和工商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等参与)

2.城镇生活污染治理(2017-2017年底)

1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监督管理,对进厂污水进行分质管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必须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排放。在有条件的排污口建设人工湿地、生态节沟渠、生态塘,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物。

对长垣县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工程验收,安装水质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实现监控联网。

2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

对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留、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城镇新区、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重点地区要推进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加快城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的建设,2016年,新铺设污水管网18.5千米,进一步提升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率。

3促进城镇污水的再生利用

建设和完善中水再生利用设施,对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建筑施工优先使用再生水,不断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水利局等参与)

3.农村农业污染防治(2017-2018年底)

1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靠近重要河道的村镇优先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选用处理效果稳定、易操作管理、运行费用低的处理工艺,合理安排处理费用,保障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与配套污水管网要同步规划、设计和施工,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管网不完善的,要尽快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解决、污水处理设施闲置、污水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合理布置垃圾收集设施,安排专门人员对垃圾的收集、转运,落实“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逐步改变河流沿线村镇生活垃乱堆乱放,倾倒入河的现象。

(县环境保护局、美丽乡村办、城市综合执法局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农林畜牧局等参与)


2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控制

优化养殖场布局。科学合理调整畜禽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划定重要河流区域的禁养、限养区域,使养殖场远离重要河流,减少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制度,对禁养区需关停或搬迁的养殖,依法全部关闭和搬迁。

控制养殖规模,调整养殖结构。严格执行新、改、扩养殖场的环评审批,落实‘三同时’制度,对已建相关手续不完善的督促其完补齐相关手续。编制规划、计划,通过经济和政策引导,调控养殖规模,调整养殖结构和布局,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充分考虑周边种植业对畜禽粪便的消纳吸收能力。

加强畜禽污染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对其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确保排放的污染物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并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县农林畜牧局牵头,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财政局等参与)

3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制定实施全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有机肥的使用,降低化肥施用量,支持发展高效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指导、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法、少耕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加强农业、农村区域的河岸、堤坝、湿地等设施整治建设,防止秸秆、生活垃圾等对水体造成污染。在禁止开发区和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到 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的区域试行退地减水,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棉花等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2018年年底前,按照国家要求对灌溉农田实施综合治理,减少农业用水量。

(县农林畜牧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水利局、质监局等参与)

(三)节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1.节约用水(2017-2020年底)

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严格实施。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0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2.287亿立方米以内。加快开展水权交易研究,探索建立水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流域和区域水资源。

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加强对城市(镇)规划区内地下水抽采的监管。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对未经批准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特殊用水除外),抓紧制定封井方案,2017年年底前完成关闭工作。强化地下水管理,地下水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2017年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

提高用水效率。落实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级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将再生水、雨水和循环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 2020 年,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 2015年分别下降 24%、25%以上。

抓好工业节水。加强电力、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等高耗水、重污染工业行业用水管理、节水技术改造以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取用水量和排污量,完善取水、排污计量设施,加强对计量设施的监管,全面提高工业节水水平。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计划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到 2020年,电力、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国内先进定额标准。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推广普及先进适用的节水工艺、技术和器具,推进节水型城市、单位(企业、小区)创建工作,鼓励推行一户一表节水改造,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发展农业农村节水。积极推广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加强田间高效节水、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等措施,全面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到2020年,大部分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县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36万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16。通过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面普及计量设备,推行村镇集中供水,合理利用多种水源等,逐步提高农村生活节水水平。

(县发展改革委、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委、财政局、环境保护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农林畜牧局等参与)

2.实施引水、蓄水及再生水利用(2017-2020年底)

进一步加大引黄等外流域引蓄水工作力度,到2020年,全县开辟多条引黄线路,因地制宜进行引水、节水配套设施改造,缓解区域水资源紧张局面。

进行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工业生产、城市绿化、接到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县城区和主要工业新区加快实施中水回用及再生水利用工程项目,到2017年底,实现中水回用3万吨/天。

3.合理调度,保障河流生态流量(2017-2020年底)

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合理确定水域纳污能力,严格入河坑塘排污口监督管理,强化排污口设置审批,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方,停止或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新建、扩建入河坑塘排污口。

加强河流坑塘水量调度管理,保障河流环境流量。实施河坑塘水系连通、跨区域调水等措施优化水资源空间布局,实施水资源补给工程。优先保障耿村沟、王堤沟、何占沟、治岗沟、护城河等的环境流量。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水资源置换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塘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环境流量。开展调查制定可利用水利工程调水以维持水生态环境的河道清单,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

适当加大少雨季的调水量,对流经城镇的河道水量全年统筹,在少雨季定期补水,防止污染物积累,避免出现降雨冲刷而使污染物一次性释放,造成污染指标的短期超标。

(县水利局牵头,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参与)

(四)河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1.河道综合整治(2017-2018年底)

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体系。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重金属及其他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整治力度。到2018年底完成对河道及河岸水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回复,缓冲带构建完成。

推进河流的综合整治,切实削减污染负荷,严格控制纳污总量,到2020年水质全面达到Ⅳ类及以上。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源治理、截污、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阶段整治目标按期实现。

大力推进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对全县城市规划区内现有耿村沟、王堤沟、护城河等河流制定分年度整治计划。着力推进垃圾河清理整治工程,优先实施污染源头治理,使城区河流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注重提升河流生态建设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区内河道及沿岸环境质量和面貌持续改善,构建河畅水清、岸洁景美、人水和谐的城市河网水系。定期公布公众对城市河流满意度调查结果。2017年底完成对城区9条河道共计13.35公里河道整治,铺设截流河道17.36公里。

重点整治城市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会公布治理情况。完成水体排查,建立“黑臭”水体档案,制定整治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向社会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于2017年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农林畜牧局等参与)

2.生态湿地建设(2017-2019年底)

推进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净化。在长垣县第一污水处理厂、长垣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及丁栾镇沙邱祥瑞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口与丁栾沟汇合区范围,构建尾水深度净化湿地生态系统,在污水处理厂尾水一级A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排水水质,满足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许可要求。

加强河流生态系统建设。因地制宜构建重污染河段河道湿地净化工程,强化水体自净能力。2018年,完成丁栾沟、文明渠等河流主要入河排污口生态湿地工程建设。

(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局、水利局等参与)

(五)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1.提高环境监测、监管力度(2017-2018年底)

健全法规规章。制定长垣县饮用水水源保护、长垣县湿地保护等地方性条例。研究颁布禁磷条例,限制生产和禁止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研究出台长垣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地下水管理、良好湖(坑塘)保护、环境监控、环境监测、环境流量保障等规范性文件。落实国家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全面实现达标排放。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要全面排查排污单位执行标准情况。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后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

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研究建立环境监察专员制度。

严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排放、倾倒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纠正有案不立、降格处理等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河流上下游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搭建流域多目标、多部门综合水环境管理决策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整合、水质监测与评价、污染源管理、未来趋势预测、风险预警与应急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建立健全河流断面水质异常情况下涉水污染源追查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按照国家地表水监测断面和考核相关要求,增补或优化县界地表水断面监测点位,在各控制单元下游设置采样断面,增加对引水水质水量和出境断面水质水量等数据的监测。完善自动监测网络,在县界、重点水源地、环境敏感区域等重要断面优化、补充自动监测点位。提升饮用水水源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指标监测。积累相关数据,优化水质响应关系,为精准治污提供支撑。

监测断面的设置可参照相关规范,建议增加的监测断面的设置以能反映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和河流水体总体质量状况为原则,监测断面宜选在方便取样和水文测量的河段:

(一)在入境河段或引水取水口处设置监测取样点。

(二)在出境河段设置水质监测取样点。

(三)在各控制单元交界处设置采样断面,应综合考虑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源排放入河状况和支流的交汇连通状况。

(四)监测断面应考虑取得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五)结合实际情况和水系变化适当调整监测断面。

(六)在降水和突发事故等状况时,可设置监时监测点。

(七)监测项目按相关规范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并同步记录水温、水位、流量等水文数据。

提高环境监管技术水平。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自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

(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林畜牧局、财政局等参与)

本水体达标方案,综合上述监测断面的设置要求,在各个控制单元的交界处设置采样断面,综合考虑各控制单元主要污染源排放的情况,具体设置如下:



2.建立全流域管理(2017-2018年底)

由于丁栾渠和文明渠出长垣县境后,在滑县高平镇陈家营村交汇入黄庄河,控制断面在交汇点下游的孔家村桥,从出长垣县境到控制断面,沿途流经了高平镇的谢庄、黄庄等数个村庄,这些村庄排放的污染物也会进入黄庄河,由于距控制断面较近,对断面水质会有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段的排污量的监管,应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协商解决,建立从上游到控制断面的全流域管理体系。

(各乡镇、街道办负责)

3.建立河流污染应急管理(2017-2018年底)

成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河流突发污染事件的处置预案,在出现污染事件后,能迅速启动污染监测预警,根据污染状况,采取闸坝拦截、污染物收集清除、引水稀释等有效措施,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

(县环境保护局牵头,县财政局、发改委参与)

   (六)全面推行河长制2017-2020年底)

2020年底全面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各河流以乡、镇、办事处所辖区域内以村为单位,分级、分段设立河长,由各乡、镇、办事处、村党政负责同志担任,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段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破坏航道、电毒炸鱼等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明晰管理责任,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实行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强化激励问责。县级设置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

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六个主要任务,以减污增容、改善水体环境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县级设置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全县河长制实施的具体工作,落实河长确定的事项。

2.按行政单元划分河段,确定河长,明确河道断面、河流左右岸线的划分界线。各级河长由同级主要领导负责,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协调跨行政区域河流保护。

3.确定河长的主要职责、河道日常管理和养护的任务,建立对河道的日常巡查、动态管理机制。

4.建立河网管理信息平台,使用通迅工具采集完善河网信息(包括:完整河网模型信息、水体监测信息、污染源信息、水体巡查记录、河岸和水体影像等),并对外发布,接受社会监督,征集社会意见。

5.摸清各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水排放口位置、水量、来源;垃圾堆放点的位置、垃圾量;河水动态的流量、水质、水位信息;存在劣V类水体的河段及原因;河道内垃圾、浮萍的状况;河底淤泥状况;径流能够到达的面源污染状况(受到降雨冲刷会产生明显污染的);河道生态系统状况(河道内的芦苇、水草等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数量分布);河岸护坡的状况(护坡的完整性、是否存在占压河道、取土、垦植等问题)。

6.坚持科学治水,对不同河流、具体问题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污染在水中,源头在岸上,以切断污染源头为主,既要治理地表水体污染,也要防止对地下水体的污染,坚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从污染源的产生过程、污染物的转移过程和水体环境容量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要加强污染源管理,削减污染源产生量,主要工作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禽畜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其次,在污染物转移过程采取措施,截污纳管,拆除沿河私设排污口,将污水集中处理,利用沟渠塘建设蓄水库,在河道沿岸建设生态缓冲带;第三,从增加水体环境容量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合理种植水生植物,增加鱼类,生态补水、蓄水,合理调度,增加水体自然净化能力。

7.制定长期的水体保护计划,确保水体质量持续得到改善。长垣县河网密布,受季节性影响明显,环境容量小,污染负荷相对较重,要制定实现水体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的计划,包括污染源治理、河道建设、生态补水、节约用水、水量调度等,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具体情况,调整计划和措施,做到因地、因时制宜。

8.通过信息公开,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建议。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实现水体既定目标。

(县水利局牵头,各乡、镇、办事处、村参与)

(七)年度整治计划与方案措施

2017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81%。

2018年度长垣县境内水质指标指标稳定在Ⅴ类的比例为100%。

2019年底,长垣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水质指标全部达到Ⅴ类,部分水体达到Ⅳ类及以上,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实现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的目标。

根据长垣县水体达标方案中阶段性目标的确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年度整治计划并为达到年度目标的方案措施经行落实。详见表7-2。


八、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一)匡算依据

根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等批复的前期文件确定重点工程的投资估算,尚未批复的参考现行有关国家规范、规定和文件进行匡算。

投资匡算应以当年可变价格水平编制,主要参考以下规范、规定和文件:

1.《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标准》;

2.《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河南省基价);

3.《关于发布<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标(2007)164号);

4.其他费用、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按现行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估算,工程监理费参考国家物价局和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的规定计算;

5.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参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的规定计算;

6.工程招标代理费参考《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文)的规定计算;

7.勘查设计费参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计算;

8.施工图审查费可按照设计费的10%计取;

9.设备及形成固定资产的物品以市场售价、产品生产厂家的报价作为估算依据;

10.基本预备费可按第一部分工程费和第二部分其他费用之和的8%计取。

(二)投资规模

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长垣县2016年碧水工程实施方案》、《长垣县碧水工程行动计划》,确定重点工程。

方案目前共确定六大类、16个小类,共计31个重点工程,投资总计658569.96万元。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类项目4个,总投资96164万元;工业点源污染治理类项目3个,总投资11000万元;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16个,总投资27505.96万元;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类项目4个,总投资461900万元;水资源优化调度类项目1个,总投资30000万元;环境监测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类项目3个,总投资32000万元。重点工程项目清单见表8。






九、目标可达性分析

本方案通过对长垣县未达标水体-长垣县黄庄河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来源、水资源状况等分析,从削减城镇生活源、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监管、调整种植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生态补水、提升环境容量和改善水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通过相关工程措施的实施,达到减排增容、控制断面水体达标的目的。

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对现已建分散污水治理设施污水收集管网的完善,预计可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入河量分别为155.49吨/年、 23.33吨/年、2.31吨/年。

城市生活污染源通过对城区进行雨污分流,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对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使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提高城市中水回用,水回用率逐年提升,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少垃圾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长垣县河流生态补水来源主要是黄河和天然文岩渠。黄河干流水质较好,水量丰富,能够有效增加黄庄河流域的环境容量,引黄河水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大功河引水,在通过常村镇段的一、二、三干渠闸取水,年可利用水量0.44亿立方米,年开发利用水量0.15亿立方米,大功河引水受季节性影响,引水期主要在农业用水期,全年分布不均,在冬季枯水期无法对黄庄河进行补水;二是通过拟建大留寺控导工程引水,年引水量0.14亿立方米,引水通过灌渠,先进入天然文岩渠再引入长垣县。天然文岩渠由天然渠和文岩渠汇合而成,水质一般可达到III-IV类水质,通大车闸年可引水量0.3亿立方米。总可引水量0.88亿立方米(2.8立方米/秒)。


长垣县水量调度措施,结合长垣县水源工程、引黄调蓄工程、防汛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通过大留寺引黄工程可以全年引水,与大功河的季节性引水互相补充;通过实施防汛除涝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程,一、二级水系河道存水量和湖库可调蓄水量预计可达到0.7亿立方米,能够有效调节全年水量不均,保障河流的生态流量;通过河道截污和连通彻底消除城区坑塘黑臭水体;通过三级水系拦蓄净化初段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带来的面源污染,特别是对氮磷等营养元素;通过二级水系湿地建设使污水处理厂排水进一步净化,水质提升,入河污染物减少。

通过预测,到2020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排放总量分别达到1416吨、95吨、17吨。通过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措施预计减少入河量155.49吨、 23.33吨、2.31吨。生态补水措施预计增加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环境容量见表9-2。通过分析可知,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削减排污量和生态补水增加环境容量,能够使控制断面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十、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主体

不达标断面上游流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方案实施的责任主体。县级相关部门应将方案目标与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切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都能够有效执行,各项目标能够按计划达成。

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对辖区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按照“明确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奖罚分明”的要求建立目标责任制,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确定辖区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考核问责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水体达标目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落实环保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任本辖区水体达标工作的主要责任人,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实施部门。定期检查考核水体达标实施方案开展情况,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落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各类排污单位和个体要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开展自行监测,主动公开环境保护信息,落实减排、环境防范等责任。各企事业单位要履行节约用水的义务,实施清洁生产、中水回用等减少新鲜水用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通过淘汰落后工艺、采用先进工艺,加强生产管理,不断降低污染物排放,节能增效。

(四)健全融资机制,发挥市场作用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向上积极申请国家和省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统筹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适应水污染防治任务需要,加大对水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搬迁及污染防治、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项目和工作。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实施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鼓励金融投资,增大政策性银行筹资量;开发多领域金融手段,引导商业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本方案项目贷款;通过召开项目推荐会,邀请财团、投资商、运营商和中介机构广泛参与项目建设;鼓励社会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等形式参与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激励和导向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快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和投资方式多样化(BT、BOT、TOT、PPP)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实行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出资,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资金。

(五)推进联防联治

县政府建立由县直各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成的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成员单位定期会商,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水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落实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要求。统筹各区域、各行业的污染排放状况,对流域水体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做到精准治污,全面治污,确保流域整体水质达到目标。

(六)建立定期评估机制

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与水体达标目标相适应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每年对项目实施进展、水质情况、排污总量和环境管理等情况进行年度分析和评估。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开展中期评估,增加滚动修编环节,及时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提出项目增补建议,提高水体达标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七)推动全民参与

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政府应通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定期发布地表水环境质量报告、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减排量,重点污染源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各乡(镇)、办事处水环境状况排名,水环境有关的国家政策、政府决策等相关信息,做到及时、有效、全面和易懂。重点排污单位应依法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新闻媒体应广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及时报道和表彰先进典型,对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

加强社会监督。明确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决策的范围、渠道、机制,建立环境保护重大决策听证、重要决议公示和重点工作通报制度,维护公众的环境参与权。扩展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畅通环保信访、12369环保热线、环保政府网络邮箱等信访投诉渠道,实行有奖举报,保障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行为进行监督,强化公众环境监督权。建设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对话机制,开辟有效的意见表达和投诉渠道,搭建公众参与和沟通的对接平台。在环境政策法规制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和其他涉及公众利益的许可程序中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决策信息公开与披露制度,鼓励各类非政府的环境组织代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建立公众参与的行政和司法保障制度。

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树立“节水洁水,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加强宣传教育,把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水情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客观规律的认识。依托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水土保持教育、环境教育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支持民间环保机构、志愿者开展工作。倡导绿色消费新风尚,开展环保社区、学校、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推动节约用水,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